教學演示前:
因為自己第一次演示,除了之前聽學長分享外,其實我也不太知道要做些什麼準備,於是我就上網搜尋過去實習老師的教學演示分享,看過了大家的分享之後,就有比較好的準備方向。
1. 教學演示時間:
(1) 先跟文誠老師討論要進行上台與演示的時間與班級,但由於文誠老師是教地理科的,所以我們決定跟欣怡老師借課。原先要上課的班級是高一丙,但因為六月放假太多次了,老師說這樣她會沒時間上月考範圍,所以決定改別的班級上課,來來回回修改了班級與時 間,最後決定用高一乙來教學,並決定上台時間是 6 月 4 日及 6 月 11 日的第八節。
(2)寄信詢問指導教授時間是否允許,並告知演示單元及確認教授如何前往。
(3)與文誠老師和欣怡老師確認演示內容為文化與位階,便開始撰寫教案,完成教案後請文誠 老師觀看與指導。
2. 教學演示準備:
(1) 於演示前兩周陸續製作邀請卡、觀摩教師簽到表、回饋單、歡迎海報、借取攝影機、照相機,確認當天幫忙人員。
(2) 教學演示前一個禮拜發送邀請函。
(3) 演示當天張貼歡迎海報、擴音器、攝影機架設、礦泉水、回饋單與評鑑表。
演示心得:
1.決定教學演示時間
•確定教學演示的時間太晚,導致有很多變數,以至於準備的過程太過倉促,很多細節沒有照顧到。
•原先確定好會參與的老師以及協助的人員,因為學校臨時召開會議,而 無法出席。
2.演示班級的變動
•一開始實習就已經決定好要演示的班級,所以所有觀課都集中在高一丙, 與高一丙的學生建立教良好的關係,但因為節數的問題,因此將班級改為高一乙,該班級我從來不曾接觸過,也只有上台教學一次,所以不甚 了解高一乙的狀況。
3.演示心情的轉變
•決定好要演示的時間,心情真的很緊張,因為從未上台教學過,經過第 一次教學,再到第二次教學,心情比較輕鬆也較踏實。
4.演示結束
•教學後發覺有很多地方需要修改,原先教案設計時並沒有設想到的狀況, 在課堂上發生了,除了需要充分的準備教案、預設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 題,我覺得也需要了解學生的想法與狀況。
•針對老師給的回饋再加上自己在教學中遭遇的問題,歸納出自己需要改 進的地方。姚真老師說要有自己的教學風格,欣怡老師說學生需要更貼 近他們經驗的例子,所以教學上,需要針對學生的狀況提供適合學生的 實例,並且提供學生較生活的例子,讓他們可以了解平行時空所發生的 事情,且要善用媒體。
5.總結
•教學是要靠經驗累積的,如果沒有經常練習,在面對學生時,可能會不知所措。
•學生是要常接觸的,如果不接觸學生,就無法得知學生的狀況,並給予 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。
•資訊融入是很好的教學方式,但是要慎選時機與運用方式。
•教學就是要不斷嘗試才能找到適合學生的方式。
•教學是條漫長的路,在這條路上的我們要持續加油及交流,才可以進步。
•不要忘記初衷!